手机浏览中华门窗网2019-07-31 责任编辑:张彬彬 浏览数: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理解,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起源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理解,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
(图片来源:瑞明门窗供稿,侵删)
在儒家思想中,“文化”可以理解为“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文化的核心是人,有人才能创造文化,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中国门窗发展史
西汉-唐朝时期
从西汉至唐代的千余年中.门窗的形式几乎没有太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门,主要是双扇板门或单扇板门,富人家用双板门,穷人家用单板门。窗的雏形开始诞生,早期以直棂窗和卧棂窗为主。
北魏时期
《洛阳伽兰记》记载建于北魏平熙元年(516年),在洛阳建造的永宁寺方形木塔,有“浮图有四面, 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其十二门二十四扇,含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门钉铺首和门环装饰的出现。唐之后出现格子门(清代称为隔扇)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格子门演变为横拉,推拉门雏形的诞生。
宋代因柱头装黑色瓦筒,故称乌头门。乌头门为装置在庙宇类建筑院墙中间栅栏式的大门,装饰意味更为浓厚。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门的装饰偏向雍容华贵、高贵大气发展,以衬托主人身份地位高低,达官显贵与普通贫民家的住宅对比尤其明显。
明清时期的窗由之前的实用型也向装饰型过渡,除了具备实用的功能,更多了一份别致的诗情,如“苏州园林的窗”。
(图片来源:瑞明门窗供稿,侵删)
▲折叠门雏形的诞生
近现代时期
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门窗停滞不前没有多大的发展,依旧承袭旧风。
现代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受西方思想经济的冲击,中国不再保持旧风格,逐渐吸收并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打破几千年的门窗风格,不再单以实木为首。这时候塑钢门窗开始占据市场。
当代时期
我们今天便称之为当代,也就是当下。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我们对门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铝木门窗应运而生,它结合了过往门窗的优点,又具有节能保温等更多性能,更符合当代人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
(图片来源:瑞明门窗供稿,侵删)
瑞明文化发展历程
瑞明走过的十七年风雨历程,以董事长董呈明先生为首的艰苦创业团队为瑞明积淀了许多优异的企业文化。
1993年,瑞明创始人董呈明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军工926厂当学徒学机械制造。仅一年半的时间,企业遭遇转型原军事装备等军品的生产设备需要向人员向民用生产领域转移,“**民”产品中有铝合金门窗。于是,董呈明进入了金华分厂铝合金门窗车间工作。大家都没有做门窗的经验,只能从一线一点一点干起来,军工厂时的军品品质思维被用到了铝合金门窗上,一本标准技术操作手册很厚,公差是用正负0.3毫米在衡量,怎么操作都非常的具体。当时,铝合金门窗是稀罕物,很贵,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2002年,***号召员工买断工龄下岗。董呈明所在的铝合金门窗厂因缺少创新,企业发展的很慢。企业推行艺术化管理,很多想做的新产品做不了,新的想法也推行不下去,落实不了。短短七年的时间,董呈明已经做到技术副总的位置,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
离开工厂后,董呈明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他和他的几个好兄弟刘明、邓伦义、娄佳林、王总也是“一半在里面一半在外面”。为了能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决定出国看看。他们去了很多国家,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本文二维码
使用手机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以上二维码,即可将本文发布到“朋友圈”中。
微信公众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中华门窗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实时掌握最新门窗行业动态,了解最实用的门窗产品知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FLQ324400.chinamenwang.com/news/itemid-425733.s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中华门窗网
目前品牌在全国门店数量约为500-1000家,并计划在空白区域继续招商
公司名称:浙江瑞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盟电话:1895729…获取联系电话
E-mail:office@roomeye.cn
免费加盟热线:400-061-8777